close

  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推進,農民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,尤其是一些涉及拆遷的農民獲得了大筆拆遷款,從農宅搬進了小區居住,生活越來越殷實。可拆遷款怎麼使用,卻頻頻引發年輕一輩和老一輩之間的“觀念衝撞”。
  春節前,海安高新區海北村部分拆遷戶在陸續領到新房鑰匙的同時,還領到了數額不菲的補償款。61歲的王大慶和老伴兒獲得80多萬元拆遷款,生平第一次見到這麼多的錢,王大慶有自己的盤算:“拿一套安置房後還餘下近50萬元,留下我們老兩口的養老錢後,剩下的分給孩子。”為此,他和老伴兒琢磨著把養老的錢存到銀行,坐在家裡“吃”利息,這樣覺得很踏實。
  村裡不少拆遷戶跟王大慶的想法差不多。而王大慶33歲的兒子王敏文卻不這樣看。小王在城裡經營一個漁具超市,他想把這筆錢投到自己的超市裡,擴大規模,以便掙更多的錢。“現在銀行利息已經趕不上物價增長,把錢存銀行,越存越少,不如投資划算。”村裡一些年輕人還購買了商業保險和理財產品,為自己的未來投資。
  記者瞭解到,對於如何支配數額較大的富餘資金,許多農村家庭里的老人和年輕人產生了激烈爭執。一位村幹部解釋說,年輕人往往更容易接受新鮮的理財觀念,敢於“冒冒險”;而對農村老人來說,儘管時代在進步,可他們的思維方式仍在“原地踏步”,把存款安全放在第一位。據一位金融從業者透露,在當地農村特別是留守老人集中的地方,理財產品銷售幾乎為零,反而是3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數額一直保持穩定增長。兩代人理財觀念上的差異,無形中加大了“新代溝”的深度。
  “新代溝”還體現在消費觀上。有錢了,走出鄉村,去外面旅游愉悅身心,增長見識。這是有著生活和思維新方式的農村年輕人的想法。然而,這種對於城市居民再正常不過的度假方式,在農村卻遭遇了空前的阻力。在老一輩人眼裡,旅游是“花錢買罪受”,甚至覺得“敗家”。村裡老人們一年到頭大都“宅”在村裡,打打牌、下下棋、嘮嘮嗑,他們認為,“即使要旅游在附近走走也就罷了,出去那麼遠,又累又花錢太多,不值。”
  海北村農民劉德成,春節前和老伴兒達成“統一戰線”:共同抵制兒子、兒媳提出的到海南三亞過春節的計劃。“兒子那時跟著了魔似的,非要帶著我和老伴兒開眼界到海南過年,這得花上兩萬多塊錢啊。拆遷款是家裡的老本,哪能這樣大手大腳花掉呢?”劉德成說,儘管小夫妻倆說破了天,我和老伴兒也沒去。“過年,還是在生活了大半輩子的村子里覺得熱鬧。”
  “反映在農村兩代人身上的投資理財、生活方式的觀念差別,是社會轉型期的一種普遍現象。”全省理論宣講先進個人、海安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徐進在和記者討論這一話題時認為,“有錢存銀行”已是農村居民的一種固化的思維定勢,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更是如此,同時也說明投資理財的理念沒有得到很好地推廣。另一方面,儘管農村失地老人有了社保和醫保,但保障水平低下,普遍缺乏安全感也是導致農村老人不敢花錢的一個重要因素。地方政府要創造機會,千方百計地增加失地農民的收入,使其腰包鼓起來,增強對未來生活的信心。惟此,才能真正讓農村老人安心、暢快地享受美好生活。
  本報通訊員 劉 寧本報記者 丁亞鵬
  (原標題:拆遷款引發兩代人觀念對撞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20fapw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